▲双击扫码阅读原文
7月29日下午, “2022年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借力扬帆’卡位入链活动、青岛市千名专家‘三进’行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行动——走进驻青高校院所+走进蓝谷产学研技术对接活动” 在kok官网qq下载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蓝谷管理局、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郭振栋,蓝谷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一冰出席活动并致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辛广军,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崇江出席活动。活动共组织我市近30家专精特新企业和20余名驻青院所的专家开展技术成果“一对一”对接洽谈。
签约仪式
本次活动自今年3月份发起,前期发布驻青院所90项技术成果,征集30余家企业的技术成果对接需求,经过积极撮合,达成产学研技术合作,并于活动现场进行了签约。
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和青岛林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汽车用复合材料外饰、铝合金轻量化部件的工艺技术优化的研究”项目签约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与青岛齐星车库有限公司就“伸缩梳齿式搬运机器人”项目签约
大工(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与青岛普菲特精品包装有限公司就“红外扫描定位全自动标签黏贴装置的研发”项目签约
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与中寰卫星导航通讯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就“PCC预见性巡航技术”项目签约
成果发布
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等3家高校院所现场发布了水下激光成像技术等4个创新成果。
01.天津大学海洋技术研究院创新成果推介
02.武汉理工大学材料领域先进成果推介
03.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基于多材料的结构轻量化技术推介
院企“一对一”对接洽谈
在院企“一对一”对接环节,参会企业在前期选择拟对接高校院所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与相应院所专家开展对接洽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或持续对接意向若干。如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与海特新材料船艇公司等3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杰瑞工控与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就利用水下激光成像技术解决水下网箱巡检图像不准确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初步形成合作意向。中国机械研究总院青岛分院与豪江科技就LPC连接器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不良率的需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活动取得明显实效,得到了与会现场院所、企业的一致肯定。
如何发挥蓝谷科研资源集聚优势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是蓝谷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答的一个问题。特别是今年青岛市党代会赋予了蓝谷“双核引领”,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任,这就要求蓝谷必须突破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把科研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科研强向产业强迈进。为此,蓝谷建立了“八个一”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快打造四大千亩产业园,着力推动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实体化运作、市场化运营,上接院所、中联基金、下接企业,让科研人员潜心研发、基金跟进赋能、企业负责运营,全面促成企业提需求、院所来揭榜,院所研发成果、企业进行转化。充分释放蓝谷院所创新活力,服务全市企业技术升级,推动优质成果在青岛转化落地。今天的活动正是蓝谷“八个一”机制作用下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缩影。正像蓝谷管理局徐一冰副局长在致辞中所说的,产学研对接活动目的就是要搭建起促进“产、学、研、金、服、用”各类资源融合的平台。通过院企对接让一流学者与一线问题无缝衔接,实现科研与产业的无缝融合,将蓝谷的科研优势转变为产业胜势。
未来,蓝谷将坚持推进落实“八个一”工作机制,搭好平台、配齐要素、做足保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进一步常态化举办产学研对接、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等活动,以活动为平台,把高精尖科技成果向投资人、企业及专业机构推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原创技术、高端人才、创业投资、孵化服务、科技中介、创新创业政策等全链条要素融合,助力科技与资本、产业和市场精准对接,打开成果转化新局面,实现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借力扬帆”打赢从海洋科研资源集聚向海洋产业引领转变攻坚战,为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出贡献。